找回密码
 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查看: 384|回复: 0

戒除淫邪,同气相求,遇见更好的人生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6 天前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
mmexport1754622188482.jpg
文/赵国超

案例:
战国时期,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,于是让淳于髡举荐人才。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人。

齐宣王很惊讶,就对淳于髡说:“人才是很难得的,贤人并不多见,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七位,他们都可靠吗?”

淳于髡回答说:“不能这样说。要知道,同类的鸟儿总是聚在一起飞翔,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。柴胡、桔梗这类药材,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,恐怕永远也找不到;要是到山的背面去找,那就可以成功地找到。”

“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,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。我淳于髡大概也算个贤人,所以让我举荐贤人,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,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,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人,何止这七位!”

点评:
《周易》中那句古老的智慧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”,早已演变为我们熟知的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。它揭示了一个宇宙间颠扑不破的共振法则——相似的能量频率、内在品质与生命状态,会形成无形的引力场,将同质的人与境遇吸引聚合。

当一个人沉溺于淫邪的念头与行为时,如同向宇宙发射着混乱、消耗、低频的能量信号。戒除淫邪,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内在能量净化与升华之旅,是重塑生命磁场、吸引更高层次人缘与境遇的根本之道。
IMG_20250808_174515.jpg
深度分析:
一、淫邪耗散:低频能量的自我禁锢。

中医视角:肾精亏虚,神失所养。
中医理论深刻揭示了“精、气、神”是人生命活动的根本。“肾藏精,主生殖,为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”,肾精是生命能量的本源与根基,更是滋养大脑(“脑为髓海”)的关键物质基础。
过度沉迷淫邪,导致肾精大量、非正常地耗泄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早已警示:“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……故半百而衰也。”

肾精亏虚的直接后果是:
①髓海空虚,心神不宁:
肾精亏则脑髓失养,导致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涣散、思维迟钝、决策力下降。心神失养则表现为焦虑不安、缺乏定力、精神萎靡、烦躁易怒等。对一些捕风捉影未经证实的事情,动辄破口大骂,愤世嫉俗!

试问,一个精神恍惚、思维混沌、情绪不稳的人,如何能在工作与社交中展现出清晰的判断力与稳定的魅力?

  ②气血失调,形神衰惫:
“精化气”,肾精亏虚必然导致元气不足。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。元气亏虚则全身气血运行乏力,表现为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、眼神涣散无光、体倦乏力、抵抗力下降。这种由内而外的衰惫之气,自然难以吸引积极、阳光、充满活力的人靠近。

明代医家张介宾在《景岳全书》中更明确点出:“精之藏制虽在肾,而精之主宰则在心。心为君火,肾为相火,心火一动,相火随之而动,则精气暗耗。” 淫邪念头(心火妄动)正是点燃精元损耗的导火索。

③现代心理学视角:认知扭曲与社交障碍。   
        现代心理学研究为淫邪行为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有力佐证——

    成瘾机制与大脑奖赏回路失衡:过度寻求色情刺激会过度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(尤其是多巴胺系统),导致阈值升高,使人对日常生活中的正常快乐(如学习进步、工作成就、真挚友谊)变得迟钝,产生类似成瘾的依赖。这种“奖赏饥渴”会扭曲人的行为动机。

      认知偏差与负向循环:沉溺于淫邪信息或幻想,容易导致对人际关系(尤其是异性关系)的认知扭曲,如物化倾向、过度关注外表、对亲密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或极度的不信任感。

         这严重阻碍了建立健康、真诚、深入的人际连接。长期的低自尊、内疚、羞耻感(常伴随淫邪行为)会形成负向的自我预言,使人社交退缩或表现出不健康的依附行为。

    能量耗竭与吸引力丧失: 心理学的“能量模型”认为,个体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。沉溺于淫邪幻想和行为,会持续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于内耗(如纠结、懊悔、抑制冲动)和低价值活动中,导致用于目标追求、自我提升、真诚社交的能量严重不足。一个能量低迷、状态萎靡、内心充满冲突的人,其社交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。

二、戒邪培元:高频能量的蓄积与升华。

戒除淫邪,绝非简单的行为克制,而是一场关乎生命能量重建的深刻革命,是向“厚德载物”境界攀登的基石。

      1、中医视角:固本培元,正气存内。 “肾精”是生命之树的根。戒除淫邪,是守护生命根基的第一步:
      ①精足气旺,神采焕发:停止肾精的非正常耗泄,身体得以休养生息。肾精逐渐充盈,则元气充沛(“精满则气旺”),气血运行顺畅。最直观的表现是面色恢复红润光泽,眼神清澈明亮有神,精力体力显著提升,由内而外散发出健康、自信、有活力的气场。这种“精充、气足、神旺”的生命状态,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。

      ②心肾相交,智慧澄明:戒淫邪有助于平息妄动的“心火”(过度欲望),使心火下温肾水,肾水上济心火,达到“心肾相交”的和谐状态。《周易》强调“君子以惩忿窒欲”,节制不当欲望是修身的核心。心肾相交则心神安定,思维清晰,智慧增长,定力增强。拥有澄明智慧与稳定内核的人,自然能洞察世事,明辨是非,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从容不迫的风度和深远的见识,吸引同样有深度、有思想的人。

      2、现代心理学视角:自我重塑与能量提升。 戒除淫邪带来的是全方位的心理能量升级:
    ①自我效能感与内在力量:成功克服一种强大的习惯或冲动,是提升“自我效能感”(对自己能力的信心)的最有效途径之一。每一次成功的克制,都是对意志力的锤炼,都在宣告:“我能掌控自己!” 这种内在掌控感的提升,会迁移到生活的其他领域,让人更有勇气面对挑战,更自信地表达自我,散发出一种坚定有力的气场。

    ②认知重塑与积极心态: 远离淫邪信息的污染,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开始发挥作用。认知逐渐摆脱扭曲,看待世界、他人和自我的方式变得更加积极、健康、现实。精力不再被内耗和低级快感占据,便自然转向学习、创造、运动、服务他人等能带来真正满足感和价值感的活动,滋养出积极乐观、充实向上的心态。
     ③专注力与创造力释放: 心理能量从无谓的消耗中被解放出来,专注力得到极大恢复和提升。无论是工作、学习还是深度社交,都能更加投入和高效。大脑不再被频繁的刺激和干扰所占据,宁静的心灵土壤更容易萌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。这种专注与创造的状态,极具魅力。
     ④自尊提升与真诚连接:摆脱了伴随淫邪行为的内疚、羞耻感,建立起对自身欲望更健康的掌控力,人的自尊水平会显著提升。一个自尊自爱的人,才能由内而外地尊重他人,更容易建立健康、平等、真诚、有深度的人际关系,吸引同样拥有健康心理边界和真诚品质的人。
IMG_20250808_174651.jpg
三、厚德载物,同频相吸:遇见“更好的人”是必然!

当戒除淫邪,内在能量完成由耗散低频向充盈高频的转化时,《周易》所揭示的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”、“厚德载物”的法则便开始彰显其强大的力量。

    “厚德”是强大吸引力的核心!《周易》“君子以厚德载物”的智慧,深刻指出深厚的德行是承载福报、吸引美好人缘的基石。

戒邪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德行修养,包括:①自律之德:展现了对自身欲望的强大管理能力,是成熟与可靠的重要标志。
②尊重之德: 戒除对他人(尤其是异性)的物化想象和不当欲念,培养起对人格和边界的真诚尊重。
  ③自爱之德: 珍惜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能量,是对自己最深沉的负责。
  ④奋进之德:将节省下来的能量用于自我提升和服务社会,是生命积极向上的表现。这些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德行光辉,如同“栽下梧桐树”,自然能“引得凤凰来”。
⑤“同频共振”是人际吸引的法则:你的内在状态(能量、思想、情绪、德行)决定了你向外发射的“频率”。
   ⑥能量场匹配:** 一个精力充沛、积极向上、内心平和喜悦的人,其能量场是高频、稳定、开放的。这种场域会天然地吸引同样处于高频、积极状态的人靠近,因为同频的能量让人感到舒适、愉悦、被滋养。反之,低频的能量场会吸引或强化环境中同样低频的人与事。
  ⑦价值观契合:戒淫邪带来的认知提升和心态转变,会重塑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。你会更倾向于追求成长、健康、有意义的关系和创造价值。这种价值观的转变,会让你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同样重视内在成长、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的人产生共鸣和吸引力。淳于髡一日荐七贤的故事,正是“贤者识贤,同气相求”的绝佳例证。他自己是贤人,其内在状态(学识、德行、眼光)自然能识别和吸引其他贤才。
   ⑧行为模式趋同: 一个自律、专注、有目标感、待人真诚友善的人,其行为模式会吸引具有相似特质的人。你们更容易在事业上互助,在爱好上共鸣,在精神层面交流。正如古语所言: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。”

四、践行之道:从戒淫邪到厚德引凤。

1、坚定信念,明确目标:** 深刻理解淫邪对身心能量和人生际遇的巨大损耗,坚定戒除的决心。清晰设定“成为更好的自己,吸引同频善缘”的长远目标。
2、切断污染源,净化环境:主动远离色情信息、不良社交圈等诱因。营造一个积极、清净的生活和网络环境。
3、中医养生,固本培元:
   节欲保精:这是根本。
    ①规律作息: 保证充足睡眠(尤其子时睡眠养肾精)。
   ②合理饮食: 避免生冷寒凉、肥甘厚腻,可适当食用滋养肾精的食物(如黑芝麻、核桃、山药、枸杞等,需辩证)。
    ③适度运动:选择温和养气的运动如太乙洗髓功、丹道静坐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站桩、散步,促进气血流通。
④性命双修,能量管理:
    当淫邪念头升起时,及时觉察,不评判,不跟随,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有意义的活动上(阅读戒淫邪文章、运动、技能学习、助人等)。
   通过无为法、道家大成净土法、丹道等方式训练专注力,提升对念头的觉察力和不反应能力。

以觉化欲包括两大功夫:
甲、断念是基本功。念起即觉,不跟不随。断念之后识神与觉性合二为一。
乙、觉察一切,却无念可断;玄览本心觉与不觉两大部分,与觉性合一又不合一——这是以觉化欲的终极,此时无欲可化!
根据自己情况,循序渐进!

IMG_20250808_184951.jpg

结语:

“种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你若盛开,蝴蝶自来。” 这句箴言道破了吸引力的核心秘密。戒除淫邪,绝非仅仅是为了规避某种“错误”,它是一场关乎生命能量等级跃迁、内在德行深度锤炼的庄严修行。当你停止向外界发射混乱、消耗的低频信号,转而通过自律、养生、修心,不断蓄积和升华自身的精、气、神,涵养厚德,你生命的磁场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

《周易》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”的法则,将在你的生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那些与你内在光明、积极、仁厚频率相契合的“更好的人”——可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、互相扶持的伙伴、惺惺相惜的知己,甚至是携手共进的人生伴侣——终将被你焕然一新的能量场所吸引,如百川归海般自然汇聚。

此时,你不再需要刻意寻找或取悦,因为你已成为那棵根深叶茂的梧桐树,那朵自在盛放的鲜花,美好的人与事,自会循着那清正、和煦、充满生机的能量场,翩然而至。戒邪修身,厚德载福,遇见更好的人,本质上是遇见那个因持续奋进而日益美好的自己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大道家园|手机版|小黑屋|大道家园论坛 ( 备案信息:陕ICP备2022010374号-1 )

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

GMT+8, 2025-8-15 01:32 , Processed in 0.066409 second(s), 9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