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查看: 10212|回复: 3

道家寓言1 啮缺问道

[复制链接]

10

主题

84

回帖

7024

积分

阳神

积分
7024
发表于 2014-1-1 10:49:1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
啮缺问道乎被衣,被衣曰:“若正汝形,一汝视,天和将至,摄汝知,一汝度,神将来舍。德将为汝美,道将为汝居,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!”   
言未卒,啮缺睡寐。被衣大说,行歌而去之,曰:“形若槁骸,心若死灰,真其实知,不以故自持,媒媒晦晦,无心而不可与谋。彼何人哉!”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(庄子 知北游)
赏析:
    被衣、啮缺,名字怪异,而在庄子笔下却都是上古有名的贤者。细算起来,两人还有非同一般的师承渊源:被衣是王倪的老师,王倪是啮缺的老师,那么,被衣则是啮缺的太老师。因而,《庄子•知北游》谓“啮缺问道乎被衣”,就是十分自然的了。
问道,即请教道之理和为道之法。
一汝视,一汝度,在圣人看来,天下万物的长短大小高下快慢贵贱等的差别都微不足道。要与天下万物同一,和谐融洽;精魂与肉体统一,不受外物的诱惑。
被衣先言如何为道,照其说做去就能“德将为汝美,道将为汝居”。 那时,德将造就他的内美,道将成为他的归宿。
如新生之犊,刚出生时双眼朦胧,犹未真切视物,视而不见,因为仍在道的先天境界。为道者功夫至此,此指新生之犊,即道所谓“返还有生之初”,初指刚出生时的状态。
而无求其故,故,缘故。此指对周围什么都不去觉知、不去了解,因为一觉知一了解,要想弄出个究竟便是后天了。不是先天而是后天,那就与常人一样,不为得道之人。
前“若正汝形,一汝视,天和将至,摄汝知,一汝度,神将来舍”一段为道法,意义同广成子教黄帝语,总的都是心清意静,一志虚无义。神将来舍,指心神亦即道物不再四处飞扬,而是居中不出。
啮缺睡寐,睡者道物补充过程,其后天道已无,需要补充故睡寐。睡寐又是后天返回先天过程,此处尤指回返先天,所以被衣大说行歌而去,知道他说的话起到了作用。
被衣后歌再说为道之状及其情形:“形若槁骸,心若死灰,真其实知,不以故自持,媒媒晦晦,无心而不可与谋。”
真,真正,非假;实知,即本根,因智慧、知觉后天是自先天转化来的,所以后天所谓知是虚、是假,而先天之道才是知的实、真。
不以故,故指得道前的那些后天知觉闻见,不留恋、不依持。
无心,无天地人我,无思虑念想;不可与谋,指与外物不交接往来。
“彼何人哉”,最后总赞一句:这是怎样的一种人呢?戛然而止。《庄子•知北游》云:“大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议,万物有成理而不说,是故至人无为,大圣不作,观于天地之谓也。”不言、不议、不说、不作,是庄子大道无为思想的精义。而《被衣为啮缺歌》中着力刻画的槁骸似的形体,死灰般的灵魂,不以实知自持的风范,媒媒晦晦的举止,则形象地诠释了这一思想。这种人格,正是庄子所标举的至高无上的境界。此诗的思想内涵也在于此。

1

主题

40

回帖

913

积分

金液

积分
913
发表于 2014-1-1 14:29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谨受教,多谢!
想赶快看看韩非子批注的道德经,请管理员快点给俺验证

10

主题

84

回帖

7024

积分

阳神

积分
702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1-1 22:08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

道兄客气了:)

1

主题

40

回帖

913

积分

金液

积分
913
发表于 2014-1-4 12:22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庄子的故事和典故,我只知道三个:一个是庄周梦蝶,另外两个是上学的时候学的《秋水》和鲲鹏,看了您的这个和第二则预言,感觉庄子可敬且可爱,把大道放在玄奇的预言中给人以启示和感悟,不错,现在才开始看道德经(原来看过,不过一点也看不懂,现在能看懂一点,不知道对不对,呵呵),以后有机会好哈看看《庄子》
想赶快看看韩非子批注的道德经,请管理员快点给俺验证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大道家园|手机版|小黑屋|大道家园论坛 ( 备案信息:陕ICP备2022010374号-1 )

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

GMT+8, 2025-2-12 04:44 , Processed in 0.073593 second(s), 8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